随着科技的发展,智能手机的普及,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这也引发了一个新的职场争议:放假期间,如果员工需要通过微信处理工作事宜,这算不算加班?一起关于放假回微信算加班的案例在法院得到了判决,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。
案情简介:
小王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,由于公司业务繁忙,经常需要在节假日加班,某次国庆长假期间,小王在朋友圈看到一则关于公司产品的推广信息,便主动通过微信与同事沟通,希望能为产品提出改进意见,公司认为小王的行为属于加班,要求其支付加班费,小王不服,遂将公司告上法庭。
法院判决:
法院审理后认为,小王在国庆长假期间主动通过微信处理工作事宜,虽然其初衷是为了帮助公司改进产品,但客观上延长了其休息时间,增加了其工作负担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》的相关规定,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、法定休假节日工作,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%的工资报酬,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小王国庆长假期间的加班费。
法官说法:
法官表示,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已经成为职场沟通的重要手段,这也给劳动者带来了新的加班争议,在判断是否属于加班时,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:
1、是否属于工作时间:如果员工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通过微信处理工作事宜,不属于加班。
2、是否属于法定休息时间:如果员工在法定休息时间(如周末、节假日)通过微信处理工作事宜,属于加班。
3、是否属于自愿:如果员工主动通过微信处理工作事宜,且公司未对其进行强制要求,一般不认定为加班。
4、是否对公司有益:如果员工通过微信处理工作事宜,对公司有益,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,可能不属于加班。
职场启示:
这起案例提醒广大职场人士,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,也要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,以下是一些建议:
1、明确工作职责:员工应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,避免在休息时间处理与工作无关的事宜。
2、合理安排时间:员工应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,确保休息时间得到充分保障。
3、沟通协商:如果遇到加班争议,员工可与公司进行沟通协商,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4、法律 *** :如果协商无果,员工可依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诉讼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放假回微信算加班吗?这取决于具体情况,在职场中,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权益,合理利用科技,避免加班争议。